2015,悲伤的开始


thebund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去了外滩。现在,大家都知道,外滩踩踏死了35人。(最新的数字已经上升到36,请35人阴谋论者闭上嘴)
有人说,为什么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明知道人多也要挤呢?
我要说,因为我觉得这值得。它能给我提供无法取代的体验。无法理解的人,可以看看之前两年的灯光秀:
2013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AEfENJNQ0
2014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4DEkkUXAM 
这两个视频,我看得热泪盈眶,除了壮美再无言语,激动的和朋友说:为了这10分钟,我愿意在寒风中等上2个小时!她也激动的回应到:绝对值得!也许有钱的人们可以看到更炫丽的灯光表演,但对于市民来说,这场免费而且精心准备的盛筵让我感动。视频之前尚且如此,我可以想象当时身临现场的人会有多么震撼。
踩踏事件出来之后,叫嚣民族素质差的比比皆是。是,国民需要教育,这样美好的艺术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吗?但也许是同一批人,在悲剧发生后马后炮的跳出来抨击办这种活动是多么危险多么傻逼,自己不去人多的地方是多么有先见之明。我一直很尊敬的李海鹏还说:无论赚多少钱,不要去提供免费消遣的地方。
看得我无名火起。
跨年有错吗?热心参与活动有错吗?免费活动有错吗?错的是政府在连办几年跨年以后,没有考虑到人们被培养出了跨年习惯和各种媒体的失实宣传,今年因为没有跨年活动就放松了警力和引流(的确有警察控场和引流,但就亲历者所说,比往年少了。之前南京东站2号线和10号线有管制会不给下人,这次也没了)。
至于失实宣传是什么。随便搜一个吧,http://lvyou.zjrxz.com/html/20141230/214011.shtml
「去年上海外滩跨年灯光秀首次从3D技术升级到4D,通过激光、LED海鸥、干冰喷雾、吊威亚的演员与墙面投影互动等诸多方式,将一场全国面积最大的灯光投影秀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2015年上海外滩又将提出更具创意的玩法,表演形式也不断更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时间:2014年12月31日20:00——2015年1月1日00:30
地点:外滩源
门票:免费
正是这样具有吸引力的一段话把不爱凑热闹的我吸引到外滩源,又被保安告知今年的灯光秀不对外开放。那么,不知道的人呢?被错误信息带来的人很多就转向了外滩。很多人说,看到那么多人就不要继续挤进去了啊。我想,应该不乏因这个原因调头的人吧,但还有一些情侣、组团来玩的学生,都会抱着“来都来了,不跨年太可惜”的心理继续前进,加上普通人又不会能开上帝视角从高处看到人头滚滚的情况,错误的估计现场是很正常的。现在说这些,也仍然是马后炮。说的对,但这毫无意义。
我不后悔在这个夜晚去了外滩,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傻逼的。对于这次悲剧,我感到遗憾,愿逝者安息。远离人群的人也许的确是很明智,但因此而攻击这次活动,攻击参与活动的人,简单粗暴把参与者的动机都归结于“凑热闹”,是自以为是而愚蠢的。
别和陌生人说话
别做新鲜事
继续过平常的生活
胆小一点
别好奇
就玩你会的
离冒险远远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
没必要改变
待在熟悉的地方
最好待在家里
听一样的音乐
见一样的人
重复同样的话题
心思别太活
梦想要实际
不要什么都尝试
就这样活着吧
陌陌的这段话,这时候显得如此讽刺。
=========我是补充的分割线========
就在我准备按下Publish的瞬间,QQ弹窗告诉我,今年元旦上海所有的庆祝活动都取消了。
呵呵,一刀切,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为活动的准备全都泡汤,有钱人才不在乎P民开不开心呢,我能说脏话吗?

Mark一下自己的MBTI测试结果


 
 

  • 倾向示意图表示四个维度分别的倾向程度。从中间往两侧看,绿色指示条对应下面坐标的哪个区间。
  • 本报告地址不会长期有效,请复制报告内容到本地或自己的博客。
二、基本描述

 

才储分析:您的性格类型倾向为“ ENFP ”(外向 直觉 情感 知觉 倾向度: E60 N72 F52 P60  不假思索指数:28)

热情洋溢、富有想象力。认为生活是充满很多可能性。能很快地将事情和信息联系起来,然后很自信地根据自己的判断解决问题。很需要别人的肯定,又乐于欣赏和支持别人。灵活、自然不做作,有很强的即兴发挥的能力 ,言语流畅。

ENFP型的人充满热情和新思想。他们乐观、自然、富有创造性和自信,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和对可能性的强烈感受。对于 ENFP型的人来说,生活是激动人生的戏剧。 ENFP型的人对可能性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了解所有事物中 的深远意义。他们具有洞察力,是热情的观察者,注意常规以外的任何事物。ENFP型的人好奇,喜欢理解而不是判断。 ENFP型的人具有想象力、适应性和可变性,他们视灵感高于一切,常常是足智多谋的发明人。ENFP型的 人不墨守成规,善于发现做事情的新方法,为思想或行为开辟新道路,并保持它们的开放。在完成新颖想法的过程中,ENFP型的人依赖冲动的能量。他们有大量的主动性,认为问题令人兴奋。他们也从周围其他人中得到能 量,把自己的才能与别人的力量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ENFP型的人具有魅力、充满生机。他们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们具有出色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常常关心他人的发展。 ENFP型的 人避免冲突,喜欢和睦。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维持个人关系而不是客观事物,喜欢保持一种广泛的关系。

您适合的领域有:未有明显的限定领域

您适合的职业有:

· 人力资源经理
· 变革管理顾问
· 营销经理
· 企业/团队培训师
· 广告客户经理
· 战略规划人员
· 宣传人员
· 事业发展顾问
· 环保律师
· 研究助理
· 播音员
· 开发总裁
· 广告创意
· 广告撰稿人
· 市场营销和宣传策划
· 市场调研人员
· 公关专家
· 公司对外发言人
· 儿童教育老师
· 大学老师(人文类)
· 心理学工作者
· 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
· 职业规划顾问
· 社会工作者
· 演讲家
· 记者(访谈类)
· 节目策划和主持人
· 专栏作家
· 剧作家 
· 设计师 
· 卡通制作者
· 电影、电视制片人

三、气质类型

根据大卫.凯尔西(David Keirsey)气质与性情理论,你属于“理想主义者”,下面是对“理想主义者”的描述:
“理想主义者”型的人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意义、关系和可能性,并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出决定。这是一类关心个人成长和如何理 解他人与自我的人。
“理想主义者”做人的原则是:“真实地面对自已”,是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善 于容纳他人。
“理想主义者”好象永远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非常崇尚人与人之间和各种关系中的真实和正直,容易将别人理想化。许多“理想 主义者”本能地喜欢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理想主义者”是很好的传播者,被人们认为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他们天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们(如同事、病人或客户、雇员)的需要。
对于“理想主义者”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对他们个人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常规工作或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理想主义者”崇尚和谐,不愿意在一种竞争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环境中发展。他们喜欢民主、能够激励各种层次的人们高度参与的组织 。他们会被那些促进人性价值的组织或那些允许他们帮助别人完成工作的职业所吸引。
总体描述 
1. 对别人的情绪敏感,能理解、体会别人的心情,善于安慰、鼓励别人
2. 对文字、语言敏感
3. 善于分析、总结
4. 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5. 能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善于将事情概念化,善于从中推断出原则 
6. 擅长策略性思维
潜在的弱点 
1. 有仅仅凭个人的好恶或价值观来决定事情,并希望别人也以同样的角度或标准来处理问题的倾向。
2. 有时他们心里老想着别人的问题,可能会过于陷于其中,以至于被其困扰。
3. 有时容易将别人或事情理想化,不够实际。
4. 不是特别善于管束和批评他人,尽管常常自我批评。有时会为了和睦而牺牲自己的意见或利益。
5. 有些此类型成员比较容易动感情,情绪波动较大。
四、优势与劣势
 ENFP的特质: 公关型——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优势:
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得相当透彻,能够洞察现在和将来。随时可以发现事物的深层含义和意义,并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内在的抽象联系。
你崇尚和谐善意、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需要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你总是避免矛盾,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
你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你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你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你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做事。
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新,自信,富有灵感和新思想,警觉,善于寻找新方法,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你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你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劣势:
你非常理想化,容易忽视现实和事物的逻辑,只要感兴趣,什么都去做。你通常在事情开始阶段或有变化的阶段较为投入,而对后续较为常规或沉闷的部分,难以持续投入。
你总是能轻意想出很多新注意,喜欢着手许多事情,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少能把事情“从头做到尾”。你总能看到太多的可能性,因此无法确定那些事情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建议你认真选择一个目标,善始善终,以免浪费时间和挥霍自己的天赋。
你组织纪律性比较弱,不肯服从,无视限制和程序。你喜欢即兴发挥,不愿意筹备和计划,对细节没有兴趣。如果你要有所作为,应尽量使自己的新思路现实,可操作。与更实际的人一起工作会对你很有帮助,这也符合你的特点,因为你不喜欢独自工作。
 

问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回答这个问题并付诸实践。发现你独一无二的天赋,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你可以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财富。当你富有创造里的语言与你的同胞们发生共鸣时,财富就会自动涌现,由潜在的变为实际的,由精神领域的变为物质领域的。

———— 迪帕克

Bon Voyage, Captain.

p449701389
吃早餐的时候看到了罗宾·威廉姆斯去世的消息,心情一下down了下来。上个月还看到《博物馆奇妙夜3》的新闻,还在想又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老爷子了,真好。结果不等电影上映,噩耗先传。
我经历的影人过世之中,他是最让我难过的。对我来说,罗宾并不单纯是一个喜剧演员,更是一个如父亲般的角色。作为一个脸盲,他是为数不多的我能一眼认出的演员。从1995年引进10部分账大片里有《勇敢人的游戏》开始,《死亡诗社》、《博物馆奇妙夜》、《伤心往事》、《AI》、《心灵捕手》,《美梦成真》……他出现在很多我钟爱的电影里,还和我一样是塞尔达传说的死忠,甚至给女儿起名做塞尔达,并一起拍摄了《时之笛3D》的广告。很难想象一个喜剧演员和任青(喂)会因为抑郁症自杀,又不是基努里维斯对吧……
他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无疑是《死亡诗社》。在电脑中,我还搜出了当时看完写的两笔。

22:31 03-3-13
终于看完了《Dead Poem Society》,泪痕还留在脸颊上,好棒的电影呀……这两天看的都是超棒的电影呢!《一人有一点颜色》、《一条叫旺达的鱼》,以及《死亡诗社》都让我喜欢得不行。但是真正让我落泪的,还是最后的这一部。当男孩们站在桌上说着“Captain,My captain”的时候,眼泪无法抑止的流出来了,能够做到如此,也真是生之幸运吧。

后来还企图写影评,但是半途而废了,写了一半的影评开头是这样的。

记得某一集的《Friends》里面有哪个老太婆和Joey还是Chandler调侃道:“你有没有看过《死亡诗社》?真是个大烂片,里面的那个男主角太傻了!干嘛要自杀,他不会考上医科大学以后再去演戏么?”当时微微一笑,看见自己心爱的连续剧调侃自己心爱的电影,也是一件乐事。

里面没有提到的是,在大一那段郁郁不得志的时间里,Carpe Diem被我描在纸条上,贴在桌前。即使过了十年也仍然记得这个拉丁语的拼写。而电影中梭罗的那首诗,我一次次的反复阅读,从英文到中文,至今仍能流畅的背出来。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一切非生命的都击溃。以免在死亡来临时,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在很多个低落的日子中,我都会想起这部电影,想起里面的这些话。想起基丁老师和蔼的笑容,充满鼓励的眼神。他教会我欣赏诗歌美,教会我时间的宝贵,不要循规蹈矩,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教会我很多事情不一定有happy ending,但依然要坚持。
我仍然不够努力,但他的确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我明知道把角色和演员混为一谈是不对的,还是因他那么长的时间都生活在抑郁症的阴影下而难过。He’s a kind man and deserve a better life.
再见了,船长。希望这次的旅途会快乐一些,愿一路都有林克的笛声。

是的,还是很喜欢漫画!

最新一期《知日》的主题是《太喜欢漫画了!!!》,偶尔买一期《知日》的我,看到这个标题便决定要买下来。
lovingmanga
当天下午就送到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本,特别厚。就好像一本真正的漫画杂志。拆开塑封以后是铺面而来的油墨香,对于现在很少看杂志的我来说,已经是久违了的味道了。将书凑近鼻子翻着,闭上眼睛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那些在文化市场买《动漫时代》和《梦幻总动员》的日子,大学时在寝室看《动感新势力》的日子,明明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在味道面前却像是昨天的时光。
书的封面也做成漫画杂志的形式,熟悉日本漫画杂志的人看到都会会心一笑。我不假思索地就从书尾开始阅读,就好像在看漫画一样,而这的确也是这本书正确的阅读顺序。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卷首语我才发现顺序倒了。又忍不住笑起来,这些都是那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呢,条件反射的就会这么做了。
目前只是大概翻了一下,看着8开的漫画页面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动。那些看16开薄本漫画的日子,那些看64开的日子,那些看四拼一的日子,再到现在看电子版的日子。现在要看到一本漫画是越来越方便,android和iOS上有不少app,只需搜一下就能在线看到以前遍寻不着的作品,热门作品连载刚出就能看到汉化版,资源空前丰富。想买原版书也容易得不行,淘宝、亚马逊、港台版、日淘、代购,只要有钱,连中古书都能给你淘到。再也不需要拿着书名去外语书店找厚厚的进口书籍目录了(而且还没买到)。现在的二次元宅们,是很难想象以前那些连看一张彩图、找一张壁纸都资源贫乏的日子吧。还记得第一次看到《A-Club》的感觉,厚厚的一本动画杂志,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动画、那么多彩图,那么多熟悉又翻译不同的角色。而现在《A-Club》早已停刊,当时20块钱一本的天价消费在现在的孩子看来又算是什么呢?半餐肯德基吧。
但也许感动都是一样的吧。我想无论是30岁喜欢过漫画的人,还是20岁正跃跃欲试为了中国漫画事业而投入的人,还是10岁刚摸到漫画门槛的人,也许都会因为这股墨香而感动。无法抑制的是喜欢的心情,无论是进行时还是过去时,无论是当下或是回忆。这本书里面,寺田克也的访谈里有这么一句:10年后我的工作和画会是怎么样呢?10年前的我,又想象得到我是现在这样的心情吗?
嗯……认真想想,并不是会让以前的自己意外或者失望的心情吧,我还是很喜欢漫画的,没有以前那么沉迷,但依然非常喜欢,而且应该会保持这样的距离,偶尔看上几部作品,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正版漫画收藏,如此这么下去。
也许现在去日本,我还是会背回来一套《封神演义》吧。(笑)

不置可否

这几年经常发现和不同的人有这样的对话。别人提出一个问题,我说出一个结果(或者假设),对方并不肯定,反而是重复一次:不知道。
举个例子(纯例子请不要计较内容):
A:水货的iPhone5价格都在跌呢。
B:iPhone5S很快就要出了呀,好像六月吧。
A:不知道。
这到底是什么态度啊!!!这种不置可否算什么啊!!!那一开始他到底想说什么啊!!!
MD,感觉和这种人说话真没意思!

吐槽一下不装会死星人

Lili 12:50:13
http://ww1.sinaimg.cn/bmiddle/69db613djw1e25ueyxd40j.jpg
真的有这样么
Bonny Portmore 12:50:46
图看不到

假的
Lili 12:50:58
-。-我就觉得
Bonny Portmore 12:51:04
假得令人发指
很多人读kindle没错,但是大部分人读书……搞笑呢
Lili 12:51:29
那人还拍了好多照片,然后写每个人看的是什么书。。
Bonny Portmore 12:51:44
不排除小几率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这个太misleading了……
Lili 12:51:55
我也觉得啊!
然后一群人回帖说哎呀中国怎么样,看看人家美国啊
Bonny Portmore 12:52:12
总之装13的人哪里都有……
Lili 12:52:18
真2X。。
Bonny Portmore 12:52:37

Lili 12:52:48
看手机有什么不好的。。。不懂
Bonny Portmore 12:53:17
而且没人看书啊我X
这都谁啊
Lili 12:53:36
谁要拿着厚厚的书去公共交通上看啊。。。
这得多蛋疼
Bonny Portmore 12:53:45
空间很有限的好不好
很重的好不好
Lili 12:53:51
对啊!!
明明有电子书有手机不看,带着实体书去看
这是头壳坏掉了吧!
Bonny Portmore 12:54:11
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喜欢书
但是绝对不是多数……
Lili 12:54:23
但哪有那么多
而且喜欢书的人应该也会尽量带轻薄的在外面吧。。。
我上次看到个文艺青年说在地铁上看到有人在看源泉的
一本700多页的书啊。。
Bonny Portmore 12:55:25
有些人不装会死
=====吐槽的分割线=====
总有人发这些帖子,然后后面还有一群人跟着说对啊对啊外国好优越,我们就只会看手机刷微博。
那又何必把这个帖子发在微博上呢?如此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情还真是少见!

Try Something New

春节闹腾着过完了,越南照片还没有整理,争取周末搞定,捣鼓篇游记出来。
又回到了日常生活中,白天干活,晚上打本,放了将近半月的假,但却没有任何节后综合症,而且过完了春节,才感觉2013年真正到来了,什么都有着fresh new的感觉,似乎好几年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了,相当的奇妙。
于是忍不住开始尝试新东西来,养成一些新的习惯。我在微博上说,今年的目标是“让爱好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所谓的喜爱不沦为纸上谈兵。先是换了发型,把纯直发换成直发+尾部卷发;打算重新把4S越狱——自从换掉iPhone4我就没有再折腾过越狱了;办了一张洗脸卡,打算每周去洗脸;今年要看50本书,50部老电影,做30个不同的菜。如果我还在上海,要去附近的五个地方玩一玩。这些计划,我慢慢的列出目标来。比如2-3月要看的是哪几本书,哪几部电影,而不是一次性列出50部。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效果比一次性的好太多了。当目标明确又不过于难于实现的时候,执行力才会最强大。
我也开始维护@Evernote中文的微博了,之前虽然获得了志愿者权限但一直没有开始去做,虽然说着拖延症拖延症,但底子里还是因为对新东西有点畏缩吧。真的做起来以后却觉得相当开心,回答别人的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看到别人的感谢比什么都高兴。
我对今年的期待还很高,希望这一年的回忆,真的能有所不同。

随便更新

20130123104928523_Snapseed
20130201123252473
20130201124356812_Snapseed
这几天都在看越南攻略……于是都没写blog。就贴几张图片充数吧!
第三张本来想用来做二月的iPhone壁纸,但是效果实在是不好啊不好,所以我只能另外选图了……不知道选什么好啊!!!
话说最近都在看越南攻略,每次出去旅游都这段时间最痛并快乐着。各种选择综合症充分体现,选路线,选交通工具,选酒店,选景点……同时还看着别人的照片流口水,太纠结太煎熬了!
但是想着自己马上又能去了,就有一种幸福感~~
已经好多年没和父母出去旅游了,这次要好好搞搞!

最难得的是从容

自从离开校园以后,我对新闻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敏感。工作把我的触角更多的局限于几个方面。尽管我仍然努力的去保持开放性,但精力毕竟有限,不比从前,不然,我也不会到了今天才注意到卢安克。
虽然也大概知道他的事情,“从德国来在广西做支教志愿者”云云,但之前Titan发的Deli burger公众微信是第一次让我注意到他,我也两次在blog中摘录过他关于生活期许和表现自己行为的两句话,确实很受震动。而几天,costi在豆瓣上转发了他的另一句话,则是更深的让我震动了。那句话是这样的:
柴静问卢安克“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卢安克回答:“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我搜了一下,这是柴静在《告别卢安克》中写到的,而同一篇文章里,他还有一段话非常打动我:
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作判断,无能去策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是超能,这个误会就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话说这段话让我想起昨天在《城市与志向》中看到的“你在剑桥能看到那种人不是赶巧。住那儿得牺牲。又贵又脏,天气也差。所以你在剑桥碰到的人是那种宁愿住又贵又脏天气又差的地方,也要和聪明人住一起的人”,以及“剑桥是智识之都不是因为大批聪明人住那儿,而是因为那儿的人别的什么都不在乎”。)
这样的态度让我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面对一个已经到了这样境界、如此透彻的人,还有办法去评论什么呢?他支教已经数十年,为人所知是因为柴静在面对面里对他进行的采访。对于柴静,我也是很喜欢的。他们两个人有一点相似,都很从容,在这个杀气腾腾的社会,他们的身上没有戾气。卢安克在描述他的教育方法时用了一个形容:象接受淋雨一样,接受他们带来的后果。而我感觉他们更像雨,飘落得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就渗透到降到的对象身上。不去企图改变,但他们落过的地方,却和之前已经不同了。我不会觉得这样的人太少,只要有一个、两个,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最熟悉的陌生人

SNS张贴着每个人的喜好,我们的微博记述着心情,我们的签到工具记录着一串串脚印。街旁的年度总结生成器中,有一句话是“绩效考评中的我,呆板又骨感,@街旁 年度报告里的我,却是3D又丰满!”现实和网络,似乎掉了个边。究竟哪个更真实,哪个更虚伪,已经说不清。
可是了解一个人却是越来越难啊。我们能走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可以打飞的去探望彼此,我们的支付能力让我们可以购买越来越昂贵的礼物,在越来越高档的餐馆吃饭,但心的距离却也越来越远。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看了什么电影,读了什么书,去哪里旅游了,吃过了哪个餐馆,却不知道要和他说什么话题可以拉近距离,除非对方也想和你交谈。好像很了解一个人,却又完全无法接触一个人,或许就是因为这个,血型、星座才会如此流行,反正无非也就是多了一个标签,多了一个条条框框,可以简单粗暴地“了解”一个人的手段而已。
就像前两天看最新的一期HIMYM,Robin责怪自己父亲再婚了也没告诉她,他父亲说:你怎么会不知道呢?I facebooked it!
同时失去的还有了解一个人渐渐发现话题的惊喜。想起大学的时候,认识Spooky,认识浅,认识悠和cc……就感觉当时真的是很有热情和话题。我也怀念那时可以花1/3的生活费买张火车票,跑到陌生的城市去看看朋友。在旅行时记得给他们写张明信片。而现在呢,已经很久没有在公会以外的平台认识朋友了,即使是公会认识的朋友,话题也多是游戏本身和柴米油盐房价车价股价儿女情长,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前,谈谈人生谈谈理想都变成了奢侈品。有这个时间,多看看股票吧,多加点班吧,多充点电吧。消费时间的方式也让人眼花缭乱,刷微博,看视频,打网游,谁还愿意去思考人生?在这个快餐和消费的年代。
现在想想,毕业之后,不是没有在各种平台上认识到想交流的人,但都因为无法展开深入对话而无疾而终。也许是我自己本身没有吸引力,也许是对方太忙……哎,尽管兴趣喜好如此有交集,也只能做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就是数码时代带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