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这个

HL版《星球大战三部曲套装》。
完全是做功课的收集……果然还是缺乏快感= =,而且没有想象中的华丽……有点可惜啊。
http://www.mov8.com/dvd/disc_show.asp?id=22747
http://www.mov8.com/dvd/disc_show.asp?id=22908
还买了仙剑三外传问情篇的豪华版,现在后悔了……哼。一百五大洋,实在是不值得啊……不会有下一次了……不过,真想玩……没空间又没时间真是悲哀啊……
另收D5十张,DC熟练了贴上来好了,懒得做碟报。(今天果然是没精神……)
布什大概会连任了吧,叹气一个。今天心情不怎样和这个也脱不开关系,我看了两人的施政纲领,克里的明显比布什的优秀,为什么美国会这么多人选布什?!这个世界被蠢人主宰着么?!
在网易上看见这条新闻,觉得伤心到死:
http://news.163.com/2004w11/12724/2004w11_1099439393430.html
中国这些记者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多余的业余元素”?民间的力量到底有多重要他们懂不懂?!想起看六四纪录片时候的那句话了,“以前领导是住在群众家里,叫鱼儿离不开水,建国了老百姓进城要找一个认识的领导都找不到,水找不到鱼了”。当时看的时候,真是感觉无比辛酸。
算了,不说了,不由得想起昨天看《宋家王朝》里面那个自焚的青年,以前看《红色恋人》也有过自焚的,没有这次的感觉这么强烈,还是想起那个六四纪录片(……我还没看完呢,就这么多感触啊= =|||||),里面有一句是“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指那些想救国的人),只能自杀”,真是唏嘘啊……学生总是牺牲品,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这就是现实,烧了也没用的,蒋介石不是连眼泪都没掉么?还不如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发现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愤青,或者因为愤青了才心情不好?其实还是呆在寝室太久了的缘故,什么时候关掉手机跑阳光下去玩一圈,一定感觉很不错的。不过,什么时候才会这么做呢?

耶耶耶耶耶~Athrun呀~~~~

看完《长大成人》以后游荡着看了G-Seed D的第三话,其实前半部分感觉一般,不知道是不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看的缘故= =b,反正我对面具男就是没兴趣啦!但是最后那里议长某戳穿阿斯兰身份的时候,感觉却很好呢^^,好像原来的那个Seed又回来了一样……让人暖暖的有些怀念。
其实我好像没什么激动的立场……我已经不是阿斯兰的fans(嗯,曾经是),也不是Seed的fans(更不是S-D的fans=_=),到底为什么会高兴成这样……还是因为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吧,就好像在珠海,听二夜亲一条条放手机铃声的时候,突然听见了那首invoke,当时也是一下就兴奋起来,好像看见了老朋友一样(而我并不是特别喜欢invoke的说= =)。刚刚那段给我的感觉,也便是这样的吧。
我现在基本都和动漫绝缘,唯一有在追的新番,就是S-D而已了。并不是因为喜欢高达(只有看过W的人没立场说这个话m(_ _)m),也不是因为报多大的期待,只是,看这部作品可以给我一个投入大时代的感觉吧^^,当然说跟风也没有错啦,总之,会追下去的。虽然我还是很想念炼钢……明年的剧场版,真是遥远啊……=v=

《小武》的电影笔记

当我看完《小武》,放着《苹果酒屋法则》的旋律在网络上查找关于它和它的导演贾樟柯的资料时,觉得那心爱的悠扬旋律是那么的遥远而粉饰太平,或者,我这么觉得是因为自己非常悲伤。


贾樟柯:我没正当职业,我是三无人员。如果在外国,我的正当职业就是导演,但在中国我不是,在中国我是三无人员。
[导演自述]
我在拍《小武》之前,看了无数的中国电影,应该说几首所有的中国新电影我都看到了。我有非常不满足的地方。我从这些影像里面,看不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也看不到当下中国社会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都回避这个问题,对当下社会的状况、人的处境视而不见。
影像在九十年代的缺失令人非常焦灼。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一个强烈的转型期,时代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焦灼、浮躁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在这个氛围里承受了很多东西,就像你看到的,每个人都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一切都在重构之中,再解构再重构,有的在坚持,有的在突变。这种时代的变数,是一种捕兵荒马乱的感觉。在这种氛围里,这么多的电影,这么多的导演,没有人去拍这种东西,这太遗憾了。
我从普通的感情出发,希望能拍这样的东西。我希望从自己的创作开始,回到”当下”的情境里来。就拍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拍此时此刻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部电影在法国发行的时候,有一个副标题是”手艺人小偷”。
我想考察这种劣势的人群或者劣势的道德。但我并不留恋旧的东西,只是想看看在变里面,一个人他要承担什么,付出什么。所以整部电影的中心最后我梳理出来,就是想拍一个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丢失掉的东西。如果这部电影有一个主题的话,那么这是它的主题。就像小武一样,他不断地在失去,刚开始是友谊,然后是爱情,最后是家庭的温暖。这些其实都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它们往往是非常珍贵的,是所有的时代我们生存的依据。这是一种痛楚。所以整部电影也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忧伤的氛围。
其实整部电影是写一个人的,写小武这个人,通过他带出整个空间,整个世俗场景里面所有人的生存状态。不管是拍帮忙的厨师,还是拍理发店里刮胡子的中年人,甚至是拍派出所里警察带着小孩,我想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体里面。因为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大家经历着共同的东西。我们关注个体,这个个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并不是脱离环境的个体。同时当你进入到这样一个场景里的时候,你不能不关注其他东西,因为它就出现在这个真实的场景里面。所以我要通过小武带出一个暴发户的形象,带出歌女孩的形象,带出警察和父母的形象,带出他周围所有人的形象。这部电影的结构就是这样。这就存在一个所谓边缘或者中心的问题。这么一个表面看来是边缘的人物,如果只是为边缘而边缘,我觉得电影就失去普通的意义了。因此当你在进行一种边缘描述的时候,你要努力与中心发生联系。
在我看来,这个中心就是每一个人。这使电影更加开放。
[贾樟柯的观点]
我觉得在传统的中国电影里,有很多事实,被排斥在了电影画面之外。就像有的人画画儿一样,有些东西能入画,有些东西不能入画。而中国电影里不能入画的东西恰恰是最适合电影表现的东西,银幕上留下来的是假的、空的、传奇式的,在这些电影里,你永远看不到生活,看不到事实,这是非常可怜的。而小晶安二郎,就是要在世俗中的生活里寻找到一个精神世界,这是他电影的意义。这样便产生了电影那种人道的东西。
所以,我首先是要选择当下性,其实是要选择一个场景。当下性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场景是一个空间的问题。这个空间便是回到简单而且正常的世俗生活里,就是那样尘土飞场的街道,就是那们的一个街头餐馆,就是那样的一个窑洞,一个家庭在讲着一桩婚事……通过这些来观照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我的电影的一种品质。
我迷恋表层,我不想摄影机能穿越表层;当你试图用摄影机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我是说那种主观的进入,实际上你已经在解释这个人物了。我要保持摄影机看的态度,那就只能让摄影机看到我能看到的东西,这个东西肯定在表层,你不可能看到表层之外,表层之外的都是你强加给人物的,都是你对人物和事实的想象和发挥,不管好还是不好,都是主观臆想的东西。所以我说《小武》最重要的是需要停留在表层,表层已经足够了。就看他说话的样子,就看他居住的环境,就看他遇到的这些人和事,就已经足够。至于一个人看完电影之后是否能穿越表层,有一些领悟,那是观众自己的事情,不是作者的事情。因为我只能也只愿意提供给人们表层的东西,表层之外的概不奉送。所以这部电影需要那种有穿越表层的能力的人来看。
因为当你进入现场,拿着摄影机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东西会让你激动,让你舍弃不掉,让你去拍,拍你原来计划之外的东西,我觉得纪录片的意义就在这里。中国电影缺乏纪录片的传统。反过来说,为什么一定要有纪录片的传统?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纪录片教会导演怎么看这个世界。因为这是在毫无先验的情况下,在一种即兴的、充满随意性和可能性的场景里,你去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看的过程里,就学会了怎么用摄影机去看世界。中国电影也缺乏实验电影的传统,实验电影是对形式的可能性的探索。这一方面使电影不关注环境以及环境里的人,另一方面使电影形态趋于单一,因为你没有去挖掘电影的可能性。
谁也没有权力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我希望这部电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不介入的方向。但实际上电影不可能不介入,当你选择去拍,当你决定这样拍而不是那样拍的时候,你面对它已经是一种介入和取舍,这时我希望克制。我在写导演阐述的时候,说我们要表现一种克制着的激情,因为每个人端起摄影机面对生活的时候,都有一种解释生活的欲望,而这种东西需要克制。克制的背后是导演的态度和观念。电影拍什么很重要,用什么态度去拍也很重要,我很珍视作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我来说,就是不修改,不介入。这是针对那种上帝式视点的一种反拨。最后所有的介入都变成一种关注就可以了。
当然,这种介入和关注也是有感情参与的,不可能是中性的。它只能是一条渐近线,不可能达到完全彻底的冷静。但态度只是态度,不是电影,观众仍然能从电影里分辨出这种态度,这就够了。
《小武》最起码在向我想象中的电影靠近,也许还没有实现,但正在靠近。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拍出更靠近电影本体的美感。黑泽明在美国接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令我非常感动,他说:”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我仍然在探索电影之美。”我就是想拍出一种电影之美,不是绘画之美,不是戏剧之美,它是电影之美,是靠近电影本体色彩的一种东西。
我不知道电影的本体是什么。我只想做电影能做的事情。这只有自己在电影中去平衡。一个导演的电影理想应该表现在他的电影里。语言不会靠近这个实质,只有电影能靠近它。
[爱与微笑的时节——评影片《小武》(节选)]
全文在:http://movie.163.com/edit/001214/001214_67240(1).html
当小武在县城里闲逛的时候,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和环境间的亲近感。这得归功于影片的摄影,在镜头前熙来攘往的群众演员自行其事,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正在拍摄他们的摄影机的存在,这就如同卢米埃尔影片里中的人群那样,也跟雷诺阿拍摄布杜(布杜是雷诺阿1932年的影片《布杜落水遇救记》(Boudu)的主人公。——译注)在塞纳河畔散步时所采用的方式一样——故事跟随着这些人群一起展开,甚至使人感到即使没有这个故事生活也仍在继续。小偷的故事需要在他周围有这种真实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在场的事件氛围——这对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使人们感到这座城市的运动并不是由场面调度所安排的,它从属于这座城市自身。这种难得的幸运的偶然性是《小武》这部影片的魅力和全部力量所在——人们在这种行云流水般动荡起伏的调节中,感受到的正是这部影片隐秘行进的美学轨迹,因为人们和看热闹的人群一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群没有怀疑摄影机的存在或假装不知道它的存在,他们把脸贴在窗户玻璃上,直到最后他们只看摄影机。
不应该忘记镜头的节奏——视觉和听觉的内在颤动:同期声、静场和镜头内部音乐的奇妙混合。正如影片中一个这样的时刻:摄影机正面拍摄站在后景街边的小武,前景处大街上的过往行人不时将他挡住;他顺手偷了正从他身边经过的一个小贩的一只苹果,随后这个小贩又不慌不忙地折了回来,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但仅此而已,镜头到此结束。这类与主要动作相对应的悠闲时光,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长镜头,或是以剪辑和省略的手法来表现的:梅梅在院子里往水壶里接水,待到背景上的流水变成无声时,切入开水沸腾的镜头,水蒸汽掠过梅梅睡眼惺忪的脸庞……接着是小武来了,我们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他旋转的侧影,而他的整个身体始终没有正式进入姑娘的画面里。
不提影片的结尾就无法结束对这部影片的评论。
公安局长押解着被手铐铐着的小武在县城的街道上行走。途中他为自己顺道去办点事而随手将小武铐在了路边一根用来固定电线杆的钢索上——摄影机先是用近景拍摄,拍摄由于被这样当街示众而感到不自在的主人公,接着,一个全景突然意想不到地展现出周围的人群——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呆在那里参与影片的拍摄。这使人想起《布杜落水遇救记》中主人公被溺的场面,雷诺阿毫不犹豫地在这个场面里临时补充了正聚集在桥上围观影片拍摄的人群镜头。在《小武》结尾处的这个场面里,有的人因为意识到自己正被拍摄而感到惊讶,于是就离开画面去做自己的事了;与此相反,有一个年轻男子正眼看着在拍摄他的摄影机而没有假装在看小偷——这样就置换了故事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使人意想不到的处理,让观众突然感到自己也像小武一样被剥夺了自由而暴露在画面之前。这个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场面正是一种隐蔽的美学线索的必然发展结果——在《小武》中,人们时而完全忘记了摄影机的存在,时而又强烈地感觉到它的作用(例如结尾)。不用多说,在各种情形里摄影机以不同程度的谨慎在进行工作,或因复原现实而将自己隐藏了起来,或因严格的场面调度而从容不迫地被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摄影机的存在是为了被忘记,而它被忘记是为了更好地存在。使《小武》产生这种生命活力的感觉,来自记录在每一个镜头中的内在搏动。这既不是电影的骗局(一种没有摄影机的现实),也不是电影的幻灭(一种仅仅记录现实的机器),而是将观众与无法缩减的双重确认(即对生活和电影的确认)联系在一起的双向运动。既然我们承认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拍下的原始现实进行重建,那么,电影中真正生活印象究竟来自何处呢?我们可以认为,它来自持久的拍摄过程中因摄影机的存在而产生的动荡感。观看影片《小武》时,这种预感是十分明显的。


附一些别的:
“101”成员:我们的电影节太差了。
贾樟柯:上海的?我听说第一届办得不错,后来就……
“101”成员:第一次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怎么回事,第二次来看就这么回事,第三次人家不来了。
(这话真是太妙了XD)
我们人类喜欢语言,我们用得太多,太轻易,以至最后完全丢掉了它们的意义。

————Charles Sturridge执导《格列佛游记》,改编自Swift同名小说

年轻啊~年轻~~

昨天晚上把电脑丢给桔子玩QQ游戏,然后和阿昆一起一边织围巾一边聊天,惠子的串门也好,婷婷的糗事也好,大家都笑成一团,边笑边闹边说着八卦边放着我电脑里面奇奇怪怪的歌,疯到十二点多,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这才是正常的寝室生活啊!多幸福!加上围巾打得越来越顺手了,虽然ren在那边例行的晚安短信都不给我发也影响不到我的心情,嗷嗷嗷,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一觉起来以后感觉神清气爽,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有想突破当下的生活框框,去做点什么奇怪的事情XD的冲动,虽然一般也都是想想而已(嗷嗷,当然有些时候也真的会去做,不多就是了),但是心境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今天的计划仍然是和昨天一样的打围巾打字看电影,但是还是觉得很快乐呢^_^
昨天扯着别人说要听八卦,于是她们就开始说自己和BF的甜甜蜜蜜。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好处就是只用听,不用说,听婷婷说她和她BF难舍难分如胶似漆,听阿昆说她BF怎样呵护她珍惜她,说不羡慕是假的,看着这么幸福的脸庞真是恨不得去捏一把XD,今天中午的时候婷婷的朋友来找她,婷婷又兴奋的和我们说她和她BF的事情(她兴奋什么呀……真是),那女生真的是可爱死了呀> <,这么可爱的女生居然去倒追男生,真是新女性的典范呀!!那男生真是太太太幸运了!唔,我是不是真的是八卦,而且八卦到不行了啊…… 不过这两天ren专心学习,短信少了之后,慢慢的感觉自己的生活又回来了一点了,织围巾,又不是织给他的嘛,这样很不错呢,阿昆昨天说我不是干柴烈火的那种类型,我的爱情更像是煤炭,火小,但是温度高,而且持久。会不会持久我不知道,不过我确实不是那种很冲动的性格吧(虽然说这次的进度够快- -b),而且为什么现在听她们整天在说kiss的问题,我就越来越不想kiss了呢……太奇怪了……anyway,自己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今天想画画呢……但是还是围巾为先,如果可以顺利,那就涂鸦一下吧XD

这个世界已经不是我所可以了解的了= =

下午一直在织围巾,拆了织织了拆,总是掉针掉到我受不了,现在也练出了熟练的拆线技术= =,总算有点渐入佳境的感觉了……^^我打算在某人生日之前把这个围巾织好,应该不是奢望吧。(哦,这个某人不是ren,那家伙六月生日……)
四点的时候ren打电话过来,两个人仍然是扯家常扯了一个小时,这次比上次有感觉多了,所以挂了以后心情很好。一个星期一小时的电话,总是觉得不够啊,但是也没办法,也开玩笑的说“你看人家一天就打二到五小时电话呢,你看看你!”,结果他很委屈的说“如果这样我就不用考研了,直接跑到武汉去找你好了”,然后,两人一起大笑。
这样的感觉,不错不错。虽然仍然是家常,但是毕竟亲近多了,而且听到声音的感觉真是和MSN、短信、信件都完全不同,感觉就是活生生的人啊!(……这是什么说法)所以一个小时下来,感觉自己实在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啊,虽然这个人实在是有够笨拙有够木讷的……但是我就喜欢^^(啊,小女人状态不由自主的暴露了XD)
亲密类对话仍然限制在五回合以内,这次的对话是(哦,顺便一提上次的对话是:“有没有想我啊?”“没有!!!”“………………”):
“我好想你啊……”
“嗯嗯,我也想我也想啊……”
“口胡!这么说一点诚意都没有!”
“……………………”(被说中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们就是没办法说甜言蜜语的啊-v-,这都是命啊……
另外他也说了一些趣事(家常嘛……当然就只能说这些),比如他对面隔壁寝室被砸了,结果砸到最后发现走错了楼- -b,可怜的大一生……还有就是他们夜聊话题居然低龄到说跳皮筋- -b,于是决定奋起聊成人话题,开始说女生,然后发现班上的五个女生没什么好聊的,然后决定聊男生,但是觉得太BT了……这这这,真是……好秀逗的寝室啊- -bbbb。不愧是几乎一水的光棍……话题果然是很无聊呢……还有一个比较搞的就是他同学有一次去逗一个小孩逗了好久,最后被那个小孩说“你怎么这么幼稚啊?”,然后自信全失……这个,这个确实比较惨……节哀。
今天还听说了婷婷终于和BFkiss了……哦哦哦寝室里最后一个(除了我)也kiss到了!很好很好~前两天没白费我教育她啊!(虽然后来我自己反而有些后遗症……唔……实在是太奇怪了)不过真快啊……除了阿昆,我们三个人都是十一左右开始的(雨后春笋么……),她们两个一个半月以内,一个一月以内,好快啊好快啊……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升级得这么厉害了么?还是我自己太单纯了?我一直觉得kiss应该是交往三个月以后的事情呀……不过不管怎样,恭喜恭喜,虽然我还是不能了解的……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呀…………而且桔子还说“哼,这有什么!还有很多一见面马上牵手接吻的呢!”,是么,我果然跟不上时代了么……(麻木的抬头望天)我一直觉得我是比较开放的呀,结果我居然是最传统的么= =|||||||||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得……实在是我无法理解的方向呀…………= =|||||||||
今晚,继续打围巾,哦,还要看一部电影,生活现在好像就剩下上课,围巾,写信,电影,而已了……

奇怪

收到了ren的小学生样的信,织围巾进展得还不错,但是就是无法高兴起来?
挠头,好像有什么不对劲,是时候多看书多看电影了吧。
可是,如果是这样那用什么时间来织围巾呢= =
为什么一天没有48小时呢> <,自从大一为哈佛奋斗以来,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想法了呀,或许这个是好事,嗯嗯~~~ 生活还是很充实的嘛……

最近……平静

这两天运气似乎特别背,拿不到信,打饭的时候到了我打饭的师傅突然就罢工了,上课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老头纠缠,上课找不到教室,去重庆的计划有些悬,等等等等,幸好因为天气好,而且有CC在网上说话,Ren在短信上陪着,所以心情还过得去。不过怎么会这么背呢?真是奇怪啊,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感冒经过几次反复完全治愈,但是按照现在每天洗澡都被冻到发抖的状况来看,估计过几天又会卷土重来,该想个办法解决了才是。不过体质仍然处于不错的状态,身上仍然只有穿一件长袖,而我看见有人已经开始穿羽绒服了……= =|||||||
想看电影,估计这个星期要看掉几张碟,最近好莱坞好像没有什么轻松的喜剧或者青春片了啊,国产凌凌漆不好看-_-,果然还是大话西游经典,然则,我觉得少林足球也比这个好呀(大内密探零零发我根本就没看完,恶……),怎么说星星倒退了呢?
和ren的感情进入稳定期,但愿是好的征兆,但愿可以持久。
我还是写不出有营养有感情的东西,算了,不勉强= =,我去睡觉。

小波的爱情

仍然是关于《爱你就像爱生命》。
其实我第一次看这本书信集,也并不是特别有感觉,虽然里面是熟悉的文字风格,但是蜻蜓点水般的泛泛而读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反倒是在读完过后的日子里,随着部分内容的忘却,另一部分的内容却更加清晰,那字里行间的深情和朴素的情感,在一次次的回忆中把我深深打动了。自从把武汉这本寄去给ren以后(结果那家伙和我说他不喜欢王小波!真@$@%^&*$,有种明珠暗投的感觉……),便格外的想念家里的那本。前两天实在是想看到得受不了,又狠不下心去买第三本(-_-b),所以就跑去网上搜搜,结果就搜出了这篇文章。
其实关于李银河是不是应该公开小波的情书,确实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情,反对者颇多,而我,是赞成的。当然这不代表如果我以后成名而早逝我会高兴ren把我的信去公开= =b,我想小波自己如果泉下有知,也不会乐意,毕竟这个是只写给李银河的东西,只有她能读的,现在全中国的人掏个十八块就可以读,的确不是滋味。但是从文学上说,如果李银河没有出版,我们就看不到这么纯净而有力量的文字,这是多么一件憾事啊!所以,我不得不自私,对于这本书的出版表示高兴,并且希望李银河继续整理出版更多的他的文字,然后一边嫉妒的看那些文字,一边享受着我的精神生活。
下面的那篇文章,其实我最喜欢的,最为打动的是这一段:
“王小波的情书,令我难过,因为我不会写情书了。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已经没什么精神世界可供描述了,大学毕业时憧憬的东西被现实缓缓击碎,现在则被小康小资诱惑,拼命向那个方向奔跑,他描述的那些东西已被我彻底遗忘了。他的情书里,有一种被遗弃的理想。”
我也有着一样的感触,当我看这本书信集的时候,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嫉妒的说李银河你真幸福,真的太幸福了,她说她不会再结婚,谁会!在看过小波这样的文字,经历过小波这样的人以后,怎还能容忍让别人陪伴终生,不行了,不行了,这个缺口,是没有合适的灵魂可以补上的。
被背叛的爱情隐私